简体 | 繁体 | ENGLISH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移动群组 RSS
站内搜索:

 

领航之舰——梁维燕
点击数: 29043
 

梁维燕:与水电站一生的缘

 

他参与制造了上百台水电机组,见证了葛洲坝、三峡工程建设的历史,他是我国大电机和水轮机开拓者之一,我国发电工程及其设备制造领域中具有权威性的专家,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梁维燕。

梁维燕的一生似乎注定要和水电站结缘。还有两个职务使他与三峡紧密相连,国家机械工业局三峡装备办公室高级顾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成员,从一开始就参与到这项工程,如今20年,三峡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葛洲坝是中国人自己干的

梁维燕永远忘不了长江葛洲坝水力枢纽工程蓄水发电的那一天。凭借着远见卓识和执着创新精神,梁维燕主持的葛洲坝125MW机组研制成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质量金奖,这是我国发电设备获得的第一块金质奖章。

这是靠自己力量搞出来的科研成果,而且产学研结合,产品运转很好。从1981年投入第一台,到1988年哈电制造了13台投入运行,迄今葛洲坝机组仍居世界转桨式水电机组的前列。梁维燕自豪地说。

然而凭借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葛洲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梁维燕回忆起当时情景至今感慨万千。19701226日,毛泽东主席批示赞成兴建此坝,葛洲坝工程在当时的环境下,立即开工。机械部组织工厂作170MW水电机组的联合设计,以适应三年发电,五年建成的要求。19715月,梁维燕参加机组设计审查,在严肃的政治压力下,提出可靠的方案,会议主持人接受改进意见确定机组参数,当场交出毛坯订货图,工厂立即投入生产准备与制造。

那时在大坝施工过程中,重新研究了5个叶片,由哈电机厂设计制造。制造初期,转子室下环不锈钢板段用等离子切割机下料成型后运往工地,坡口没有磨平,受到领导的严厉批评,在《机电日报》头版点名公布,作为项目负责人扪心自愧,全厂震动,开展质量大检查,健全管理制度,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那时是在自责与批评声中前进。梁维燕说。

当时,葛洲坝工程是我国水电建设史上空前的,给水电建设战线上的全体职工带来了巨大鼓舞。梁维燕说:我们那时共承担了49项科研课题,没有推力轴承试验台,我们就到三门峡水电站做试验,就这样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科研成果。在当时艰难的环境下,葛洲坝工程完全是国内设计、采用国产设备,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转桨式水电机组。

他的名字与三峡紧密相连

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三峡的消息,几乎每条信息中都有梁维燕的名字,从机组论证招标,到工程质量验收,梁维燕的名字与三峡紧密相连。

提起三峡机组,梁维燕高度评价,他说:三峡工程水轮发电机组的引进,使我国具备了自主开发的能力,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国家制定的国产化政策,确保三峡工程质量一流,又使民族制造业水平得到提升。我国自主研发或自主设计、制造、安装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时代已经到来。

说起三峡机组的招标,梁维燕心中充满自豪。他说,三峡机组是当今世界上容量最大、直径最大、重量最重的机组,其设计和制造难度之高,让世界著名的水轮发电机厂商也颇感棘手。如果仅靠自力更生,不仅代价很高,也难以追赶世界技术进步的潮流;如果大量依靠进口,又将增加工程成本,永远摆脱不了对国外的技术依赖。因此,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果断决策:三峡左岸电站机组实行国际采购,逐步实现三峡工程装备国产化。我国最具优势的哈尔滨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哈电)和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东电)被确定为技术受让方。

然而,在三峡右岸的国际竞标中,哈电就战胜在左岸曾经指导过他们的洋教练,一举中标4台机组,这是我国企业首次独立承制世界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任务。

梁维燕自豪地说,三峡右岸4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中标,标志着50年来,哈电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的梦想成为现实。可就在8年前,三峡电站左岸14台发电机组招标时,还只能找西门子、阿尔斯通这样的国外公司,哈电只能当别人的小伙计。

今天,哈电圆梦的背后,梁维燕功不可没。作为哈电的技术大拿,他的科学决策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今年已经77岁的梁维燕清楚记得,为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电机组,他敢花钱,多年来大笔大笔的投入没有换来成果的出现,一些非议接踵而来,花那么多钱不见效益,浪费呀!梁维燕说,1988年,他曾经欠过4000多万元,他是挺着巨大压力搞创新的,他认为,中国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民族制造业。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立式800kW水轮发电机组、3725MW系列水轮发电机和水轮机、云峰型100MW水电机组、长江葛洲坝125MW水电机组、600MW汽轮发电机引进技术……随着多项机组的研制成功,梁维燕在大电机研制领域声名鹊起。

1980年,梁维燕受聘三峡工程论证机电专家组成员,参加电机设计与研制论证研究,极力主张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立足于国内制造。多年来,他为三峡机组国内制造的可行性等方面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了大型水、火电装备制造重大技术关键问题,对我国三峡建设做出了突出成绩。

梁维燕还是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成员,他一直以科学的态度为一流工程严格把关。对施工人员进行现场考试已经成为梁维燕的惯例。老先生在现场总是一边检查,一边不时地提问题。直到现场人员一一回答问题后,说请专家们放心,我们一定交出满意的答卷。才罢手。由于他年纪比较大,陪同考察的人员一边搀扶着他,一边开玩笑地说:老人家要看什么,就让他看什么,不要拉着他专去看做得好的地方。梁维燕也笑着说:该看的地方我肯定要看,我才77岁,还年轻得很,除了有点喘之外,身体还硬朗着呢!

梁维燕身边的专家回忆说,每次到三峡现场,梁先生都是一边检查机组埋件安装的质量,一边拿出自带的数码相机,拍一些现场资料带回去进行观察和分析。他还亲自钻进转轮底部,检查转轮内部焊接质量,一丝不苟。

  我是其中一分子

我是其中一分子。这是在采访梁维燕先生的时候,他提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他说:我一辈子没得到过什么荣誉证书,都是集体的荣誉,事都是大伙干的。我只不过是技术上的领导,国家的重大成果都算到我这个领头羊身上了。

这是作为大家的自谦。回忆起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设计制造立式水轮发电机组的情形,梁维燕说:这是团结的力量。在现在看来,这是一台很小的机组,但在当时五十年代,条件极其艰苦,依靠老工人和技术人员攻克一道道难关,还经过厂内的总装试验,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是很不容易的。但当看到或听到工厂制造的机组在电站正常运转的时候,兴奋的心情激励着自己应该付出更多更多。

之后,梁维燕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在加工装配车间里工作10年,梁维燕整天穿着工作服、高腰翻毛皮鞋,和工人在一起,业余时间讲一些技术课程,关系十分融洽,交识了许多朋友,也学习了不少实践知识。

回顾自己的科研生涯,梁维燕感慨万千:搞工程的,不可能一个人单打独斗,都是团队的力量,我只是其中一分子。

今天的梁维燕仍然为我国的水电事业把脉。他曾十分感慨,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改进我们的管理和增加科技投入,大胆创新,就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我国发电设备制造工业一定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首页 | 集团概况 | 信息中心 | 主营业务 | 研发实力 | 企业文化 | 社会责任 | 党群工作 | 登录入口
黑ICP备06000101号 | 收藏本站 | RSS订阅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一路1399号 邮编:150028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黑公网安备 23010902000451号